您的位置 首页 资讯 NBA

如果65场比赛规则仍然有效,防守悍们将集体无缘最佳防守阵容评选

今年的最佳防守阵容评选或许会出现非常大的变动,因为规则原因,很多防守悍将将无缘最佳防守阵容的评选,具体要怎么去理解呢?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详情。

历史镜鉴:托尼・阿伦的“规则困境”

若将时光倒流至2010年代,孟菲斯灰熊的防守铁闸托尼・阿伦恐怕会因现行NBA的65场规则失去五次最佳防守阵容荣誉。据《TheAthletic》分析师约翰・霍林格统计,在阿伦生涯六次入选最佳防守阵容的赛季中,有三个赛季总出场数不足65场,另有两个赛季虽有65+出场,但其中仅63场达到20分钟门槛。这并非个例——2021-22赛季最佳防守二阵全员均未达标现行规则。

规则详解:

  • 球员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:

  1. 赛季出战≥65场;
  2. 出战≥63场且每场≥20分钟,另有两场≥15分钟。

  • 该规则适用于MVP、最佳阵容等个人奖项,但不涉及最佳新秀、第六人及最佳防守阵容。

现实困境:顶级防守者集体“落榜”

案例1:快船防守发动机——克里斯・邓恩

  • 数据亮点:防守正负值(DBPM)联盟第一,抢断率仅次于戴森・丹尼尔斯,每36分钟破坏传球(3.1次)第三。
  • 规则制约:虽已出战60场,但仅44场达20分钟。即便剩余14场全勤且达标,最多58场,无缘评选。

案例2:国王后场铁锁——基翁・埃利斯

  • 数据亮点:DBPM、抢断率、破坏传球均居联盟前列。
  • 规则制约:64场中仅41场达标,剩余比赛需全勤且全部20+分钟(实际需23场),已无可能。

其他受害者:

  • 雷霆卡森・华莱士:剩余14场需10场20+分钟,难度极高。
  • 火箭阿门・汤普森:脚踝扭伤后仍需7场达标,希望渺茫。
  • 活塞以赛亚・斯图尔特:62场仅24场达标,提前出局。

争议焦点:防守角色球员的“隐形贡献”

霍林格指出,防守专家与MVP级球员的角色差异显著:

  • 时间限制:防守尖兵常受限于战术轮换,如邓恩场均仅21.3分钟,但单位时间影响力顶尖。
  • 功能专一:此类球员多承担特定防守任务(如盯防对方箭头),而非持球核心的全能角色。

数据佐证:

  • 本赛季DBPM前十球员中,仅三人符合65场规则(戈贝尔、阿德巴约、莫布利)。
  • 上赛季最佳防守一阵中,杰克逊(62场)、卡鲁索(61场)若按现行规则均落选。

改革呼声:调整规则or取消限制?

支持调整方:

  • 霍林格:“最佳防守阵容评选应豁免65场规则,因其角色特殊性。”
  • 业界观点:可降低门槛至55场,或取消分钟数限制,仅计算总出场。

反对维持方:

  • 联盟立场:规则旨在鼓励球员保持健康,减少负荷管理。
  • 公平性质疑:若标准不一,可能引发其他奖项的评选争议。

未来影响:规则与荣誉的博弈

若维持现状,可能引发以下连锁反应:

  1. 奖项含金量争议:防守专家集体缺席,导致阵容评选沦为“出勤奖”。
  2. 球队策略调整:教练或被迫增加防守球员出场时间,影响战术灵活性。
  3. 球员价值评估:合同谈判中防守数据权重下降,影响角色球员薪资。

历史教训:2017年追梦格林因62场落选最佳防守阵容,引发舆论哗然。如今类似争议恐常态化。

球迷讨论:规则该何去何从?

投票调查(截至3月18日):

  • 72%球迷支持放宽防守阵容规则。
  • 18%认为应维持现有标准。
  • 10%建议引入“最佳防守球员”单项奖。

随着季后赛临近,联盟是否会对规则进行微调,将成为休赛期劳资谈判的重要议题。防守悍将们的荣誉命运,或许正等待一次变革的契机。